許多家長就是無法相信自己的小孩是異於其他孩子的

舉凡說過動、自閉、情緒障礙、智能不足....等等...其實在特殊教育裡還有許多症狀的名稱

現在的班級中都或多或少有這些孩子存在

不過基於家長保護孩子也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心態下,不願意帶小孩去檢測、就醫

直到有些孩子出了問題,在學校被欺負、打傷同學或是被老師誤會行為怪異,才發覺情況不太妙

和家長聯絡後才肯透露自己的小孩其實國小、幼稚園就發生類似的情形

有些國小讀支援班,但上了國中家長認為會好轉,不願意讓別人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

所以很多家長不願意繼續報國中支援班,這.....那也該跟老師先說一聲

好讓老師心裡有各底,知道學生的狀況,才好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這樣對你們的孩子也比較好不是嗎 ?真不知道這些家長到底是不是真的關心自己的孩子



是怕孩子被貼標籤還是自己被貼標籤呢?



話說這些稍微有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到了普通班,也因為行為、言語、課業上些許的奇怪,應該說是特別

因此讓許多任課老師很頭大,但任課老師當然還是把他們當成和正常小孩般一樣的對待及要求

而這幾位小孩,總是....無法令人滿意....總是講不聽...聽不懂....學不會...然後挨罵..同學老師都厭惡

然後自己開始習得無助感(對學習沒有成就感),然後他在普通班還是被貼上了標籤,諸如:『喜憨』、『智障』、『支援班的』、『智缺』。
我並不認為常態分班是一件好事,因為許多國中階段的孩子並不是那麼懂得互相尊重也並不瞭解為何有些人就是和你不同;
悟性高的孩子,跟他分享這樣的生命歷程他也許能接受,悟性低的孩子,他還是做出那些幼稚的行為讓你氣到七竅生煙。不過這也就是老師需要存在的目的啦 ,只是希望各位家長高抬貴手,自己孩子的狀況應該早些告訴老師,讓老師提早瞭解您的孩子共商對策,也才能幫助他更順利成長


該學會的不該是怕被人貼標籤,而是應該懂得瞭解與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